[if lt IE 9]>
栏目导航
交通指引
游玩项目
当地住宿
最新活动
相关报道

在线商城

5斤装 四川特产五花腊肉农家自制烟熏肉川味手工

优惠价:¥249

点击查看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

147小编 · 2022-10-29 15:02:30 · 相关报道 · 阅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蜀道难 音乐: 庞岩 - 蜀道难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2)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3)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4)

公元2021辛丑牛年一群重庆牛人相约重走金牛古蜀道,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徒步行走在崇山峻岭,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实地考察沿途众多人文历史遗址遗迹,探访诗仙李白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金牛古蜀道;徒步穿越“三百里程十万树,古柏参天岁月长”的翠云廊;登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第一关楼剑门关;漫步千年昭化古城,演义三国风云变幻;观皇泽寺、千佛崖石刻艺术瑰宝,瞻仰一代女皇的丰功伟业;探秘明月峡的先秦古栈道遗址,了解中国道路交通发展史;金牛古道是巴蜀大地非常珍贵的一条线性文化遗产带,应当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与宣传,助力中国古蜀道申遗,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5)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6)

本次重走金牛古道考察团队由巴蜀文化学者带队,成员包括地理自然科学者、文史爱好者、文保志愿者、文旅达人、古驿道爱好者、户外徒步爱好者、教师、记者、医生、司机等30多人。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7)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8)

我们重走金牛古蜀道考察团行程路线重庆出发—G108国道—文昌故里—长卿山—长卿石室(司马相如读书地)—中国两弹城—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将军楼—防空洞—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诸葛寨—孔明泉—魏延祠—西崖寺石刻造像及唐宋碑刻—梓潼贞孝节烈总牌坊—李业阙— 贾公阙—杨公阙—无铭阙—南桥(天仙桥)—金牛大道—梓潼水观音古蜀道—剑泉—瓦口关—张飞趟脚石—送险亭—世界文昌祖庭—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文昌帝君—关帝庙—张献忠家庙—上亭铺—郎铛驿—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记—演武铺古柏王—武连驿武功桥—觉苑寺明代壁画—魏征故里—魏公祠—垂泉铺—柳沟驿古道—黄棠讲书台—凉山乡拦马墙—先秦古蜀道—状元柏—拦马墙驿站—望乡台—望夫柏—清凉桥—普安镇(剑州古城墙及钟鼓楼)—剑州文峰塔—张天师炼丹处—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李商隐《剑州重阳亭铭》—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学街—龙凤村—抄手铺—二包岭古道—石洞沟古道—汉源桥—汉阳铺古道—翠云廊(大柏树湾)—皇柏大道—张飞柏—阿斗柏—剑阁柏—翠云廊碑—剑门七十二峰观景台—大小剑山—剑门关楼—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金牛峡—姜维墓—剑溪桥—志公寺—剑昭古蜀道七里坡—高峰村—任家垭—高庙铺—架枧沟皇柏古道—松宁桥—望夫桥(寡妇桥)—铁栓桥—大朝驿—张家院子—白卫岭—云台山—竹垭铺—古驿道摩岩题刻— 《化险为夷》—《砥矢周行》—塘房湾古道—古墓梁—上新铺—新铺—大树垭—牛头山—牛头山道观—牛滚凼—牛尾巴梁—天雄关—天雄观—葭萌关—昭化古城墙及城门—战胜坝—昭化县衙—考棚—文庙—城隍庙—龙门书院—敬侯祠—三国费祎墓—鲍三娘墓—桔柏古渡—广元皇泽寺—大佛窟摩崖造像—女皇真容像—女皇文化陈列馆—千佛崖摩崖造像—金牛道遗址—大云古洞—千佛崖历史陈列馆—明月峡—先秦古栈道遗址—金牛古驿道—民国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嘉陵江纤夫道—嘉陵江航道—老虎嘴—石牛粪金雕塑—朝天关—中国蜀道文化陈列馆—广元市—重庆主城结束!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9)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0)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1)

从广义来说,所有可进入四川地区的道路,都可称为蜀道。

狭义古蜀道,指的是连接陕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道路。对于中国古代有志于王霸事业的政治家来说,要得天下,就要取巴蜀,而要取巴蜀,就要开蜀道。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2)

蜀道,可分为两大部分:
蜀道第一段:是从关中平原的长安地区,翻越秦岭进入汉中盆地的道路,道路起于关中,止于汉中;
这一段的关键词是:秦岭;主要道路有4条: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傥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傥水→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陈仓道(也称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县→汉中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3)

蜀道第二段:是从汉中盆地,翻越巴山进入四川盆地。
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巴山;主要道路有3条:
金牛道(秦国伐蜀道路):勉县→宁强→广元→昭化→剑门→绵阳→成都

(金牛道还有条岔路,是从勉县→宁强→广元→昭化→剑门→绵阳,折往阆中→南充→重庆)

米仓道:汉中→巴中

荔枝道:洋县→镇巴→达县→涪陵

古蜀道的主要组成,可归结为“北四南三”共7条道路;另外古蜀道中,还有一条诸葛亮北伐的祁山道,和三国时期邓艾灭蜀的阴平道。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4)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5)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因说石牛能粪金,故称为金牛。石牛粪金的故事,发生在周显王扁和周慎靓王定这段时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将金牛赠送给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金牛道是穿越巴山沟通秦蜀的一段道路,亦称“南栈”,是故道和褒斜道向南的延续路段。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和蜀郡同称“天府之国”,两地人民相互交往的路线通称“蜀道”或“秦蜀栈道”,金牛道是秦蜀栈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牛道乃古蜀道的主干线,又名石牛道、五丁道、剑阁道、蜀栈、南栈。

翠云廊又称"皇柏大道",是由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活化石",堪与"罗马古道"媲美。

翠云廊以剑阁古城为中心,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绵延横亘,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其中古柏道,遮天蔽日,宛然如廊。廊中古柏上自秦汉,下迄明清,经历过七次大规模的种植,现存古柏八千余株,大多数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三百里翠云廊,精华在北距四川剑阁县剑门关七公里的大柏树湾。狭义的翠云廊指的就是这里的翠云廊景区。翠云廊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百里翠云廊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哟!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翠云廊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在古道上,有“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放,有“细雨骑驴入剑门”的冲淡,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浪漫,也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寥落。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5年7月被列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进入关内长约500米的幽深峡谷中,可见前人留下的"天下雄关"、"第一关"、"剑阁七十二峰"等碑刻。新建的剑门关楼,雄踞关口,气势恢宏。附近山峦绵亘,植被葱笼,景色秀丽。形成了剑门蜀道遗址、翠云廊古柏群、大剑山丹霞绝壁、剑门关隘、剑阁柏、剑门关楼、钟会故垒、姜维城、剑门七十二峰、剑溪桥、元阳石、石笋峰、梁山寺、志公寺、舍身崖、天梯峡及栈道、金牛峡及栈道、玻璃观光栈道、剑门关古镇、剑门关4D电影《剑门神鸟》、叹关台诗词走廊、果亲王书第一关、姜维墓和平襄侯祠、李璧祠、汉德驿等54个特色景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1937年前,四川北向出川还主要依靠金牛道(也称皇柏大道)。短短不到一百年,现代交通迅猛发展,曾经的古道也渐渐被遗忘。随着近年户外徒步的兴起,金牛古道也以其巨大的柏树,古老的石板路、原生态的风光重回人们视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通常我们现在所说的有旅游价值的金牛古道,主要是指以普安(古剑州,剑阁老县城)为中心向北到昭化古城、西抵绵阳梓潼县城,南至阆中古城的三条古道,号称三百里程,因为这一带自古有护树的传统,将近万棵古柏树得以幸存下来,而石板路,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随着古蜀道申遗到来,有识之士如果能将全程石板路进行恢复,这将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以下是古蜀道徒步的具体线路参考资料。

北段(普安—昭化)全长65公里,古柏1690株,精华路段兔儿岩3里,石洞沟5里,七里坡—松宁桥20里。

A.普安——周垭子——抄手铺——二包岭——石洞沟——七里班——汉阳(18公里);有古柏石板路,宜徒步。

B.汉阳——大柏树湾(翠云廊门票50元)——青树子——剑门镇——剑门关(门票100元)(12公里);收费景点,宜车行。

C.剑门关—剑溪桥—志公寺—七里坡—任家垭—高庙铺—松宁桥—大朝(15公里);有古柏石板路,宜徒步。

D.大朝驿—白卫岭(云台山)——竹垭子——唐放湾——天雄关——昭化古城(20公里);古道断续,宜车行。

南段(普安—白龙)全长40公里,古柏4475株,精华路段打儿岩6里,一碗水10里。

A.普安——桥边河——打儿岩——江石(10公里);有古柏土路,可徒步。(提醒:普安——桥边河路段5公里无趣,宜车行)。

B.江石——龙源——一碗水——禾丰(15公里);有古柏土路,可徒步。

C.禾丰—小石口—大石口—断碑梁—三母城—古楼铺—白龙小垭子(20公里);有古柏无路,谨慎徒步。

D.白龙小垭子——寨门梁——文林铺——罐儿铺——厚子铺(32公里);少古柏无路,不宜徒步。

西段(普安—梓潼七曲山)全长60公里,古柏1951株,精华路段柳沟10里,拦马墙6里。

A. 普安——清凉桥——拦马墙——凉山铺(10公里);有古柏石板路,宜徒步。(提醒:普安—清凉桥路段无趣,清凉桥至凉山铺景美路好)。

B.凉山铺—柳沟驿—垂泉—武连驿(27公里);有古柏断续石板路,可徒步。

C.武连驿(觉苑寺)—演武—古柏王—上亭铺(郎当驿)—七曲山(23km);公路古道交错,宜车行。

天下奇观 历史画廊
WORLD WONDER HISTORICAL GALLERY

去过剑门关的人大概都会喟叹

“雄伟险峻接云天”的气概

可你知道景区里其实还有

“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美景吗

2000年古道相生相伴的剑门古柏

默默守立在300余里的剑阁古驿道上

这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

更被誉为是世界奇观,蜀道灵魂

三百里翠云长廊共有古树12351株

很多古柏树龄都超过1000年

其中距剑门关约7公里处的大柏树湾段

更集聚了几百株翠碧连云

参天成景的”千岁老翁“

据说,这里其实古称皇柏大道

只因清康熙剑州知州乔钵一首

“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

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

回柯垂叶凉风度。

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

这才得了“翠云廊”如此诗意盎然的名字

这历经千古沧桑仍繁茂苍翠的古柏群

也是经过了历史上7次大规模种植柏树

才得以形成今天如此壮观的景象的

第一次
秦朝时期

第一次是在秦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的标准修筑通达全国的驿道。又有传是因为他在蜀中大量伐木建阿房宫,导致蜀山兀,后为平民忿,就下令在全国各地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成行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总之,这个时期的柏树被称为"皇柏",秦时这条道也被称为"皇柏大道"。据林科所专家考证,你在此看见的超过2米以上胸径的古柏,树龄都有二千多年,均属”秦柏“。

第二次
三国蜀汉

第二次是在三国蜀汉时期,原是为指路之用。张飞驻守阆中,任巴西太守,而刘备在成都,姜维驻守剑门,为了避免蜀道上荒凉险绝而迷路,于是令士兵百姓沿驿道植树,以路为标,以便加快文书传送。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之说”。百姓也把这时所植的柏树叫"张飞柏"。你现在看到古道上胸径超过1.8m以上的就是”汉柏“了。

第三次
东晋时期

第三次在东晋元帝时,道教风盛。作为道教发祥之地,剑阁人在驿道两旁大量栽植“风脉”树,以象征地方上多出名人,物阜年丰。尚书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碑上。到了宋代,石碑风化剥蚀,当地人又请了苏东坡重书碑文,该碑现存武连觉苑寺中。

第四次
北周时期

第四次是北周时期。因以前垒土计算里程的方法容易被风雨冲毁。于是北周文帝改土堠为道里植树,令全国各州“植树表道,一里一树,十里三树,百里五树”。通过每一里种树一株的方法,重新制定里程计法。

第五次
唐朝天宝

第五次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你还记得”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吗?因为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所以玄宗皇帝特令百姓沿途补植柏树,同时大规模整治道路,以方便快马能连夜运送,保持荔枝的鲜味。所以时人也戏称所栽柏树为“荔枝柏”,称蜀道为“爱情大道”。

第六次
宋朝天圣

第六次是宋朝,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诏武缘令:“入蜀道路,为减轻采伐劳力,免致缓急,阻防人马网运”,规定“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地土所宜林木”。

第七次
明朝正德

第七次是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广西人李璧任剑州知州,对剑阁驿道南至阆中,西至梓潼的官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此,清同治《剑州志》有“古柏数十万株,为李璧所植”的记载。

“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

漫步在三百里翠云廊

“千株万树环道左”,“行人尽被浓荫遮”

举世无双的翠云廊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是剑阁先民们用心血和智慧浇灌成的人间奇迹

也是蜀道文化生生不息的历史遗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走古道、登关楼、看古柏

游走在历史与风景之间

感受路上绝美的风光吧!

大蜀道—人道

大蜀道—神道

大蜀道—天道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雨霖铃 音乐: 宋丹;赵禹清 - 雨霖铃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6)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7)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小名“三郎”,英武有权略,多才多艺,喜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善书法,庙号“玄宗”。因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李隆基是历史上著名风流天子,被后代戏曲界尊奉为祖师爷,有一些戏班甚至把他视为开山祖而立牌位,供香火,向他顶礼膜拜。开元十一年(723),宫中排练大型歌舞《圣寿乐》,他也穿上舞衣,亲自排练调度,并且对一些水平低的人加以鼓励,说:“好好练,莫辱三郎。”天宝年间,李隆基贪恋美色,沉迷音乐、歌舞,终年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李隆基仓皇逃离长安直奔四川,途中杨国忠被乱刀砍死,杨贵妃被缢死马嵬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十月,肃宗遣啖廷瑶入蜀奉迎李隆基回京。唐明皇一行,途经梓潼,遇雨风过铃响,黄幡卓对曰“三郎郎当”。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又名上亭铺、郎当驿,位于今天的四川梓潼县北四十里处。据《重修梓潼县志》记载:“上亭铺,县北四十里,唐明皇幸蜀,至此闻铃声,似言三郎郎当者,故名郎当驿”。《舆地纪胜》亦载:“梓潼上亭驿,唐明皇幸蜀闻铃之地,故名郎当驿,前辈诗词极多”。

史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叛军进攻京都长安,怆惶率姬妃臣僚向西蜀进发。六月十四日到达兴平县马嵬驿,随侍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以为此次祸乱,全为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误用奸侫酿成,即鼓动军士逼唐明皇将国舅杨国忠斩首。杨国忠是明皇爱妃杨玉环的兄长,因怕报复,又逼明皇将杨玉环赐死。七月十七日,玄宗一行到梓潼七曲山上亭驿,夜宿馆驿,当晚阴雨蒙蒙,淡雾袅袅,与上月杨玉环痛死马嵬驿情景相似,于是,又忆起朝朝暮暮情的杨玉环,长叹一声后,不禁热泪盈眶,没想到自己君临天下,万人之尊,贵为天子,却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竟然落了个“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的下场。他自愧自渐难以入眠,夜半风起,驿亭檐角铜铃“郎当”之声忽急忽缓。玄宗屏息静听这“郎当”之声,好似那娇滴滴的玉环在呼唤“三郎、三郎”。“三郎”乃爱妃在内宫对他的昵称,今非“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怎会有如此之声?他怅然而起,急问身旁侍臣黄幡卓:“铃作何语?”黄曰:“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世。”明皇怆然一笑,喃喃自语的说:“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穷尽一时风流梦;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惹就几多相思情。”黄幡卓亦帐然叹道:“细雨霏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爪牙厚重纲纪乱,前程飘渺路茫然”。遂采其声,作《雨淋铃曲》,以曲寄寓“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心绪。“自从天子游幸后,此山此名天下知”。从此,“梓潼山”被改称“七曲山”。上亭驿更名郎当驿,且名扬天下!

今存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石质古碑一道,原有上亭驿之驿衙及上亭驿馆已荡然无存。并有白居易、王渔洋、张船山等名人雅士所题诗词,感慨明皇当年“金鸡赐帐事披猖,河朔从此不属唐。即使青骡行万里,三郎当日太郎当”。于此苍茫空渺的古道驿亭中,读诗观景忆昔,怎不令人叹惋嗟乎!另据《晶莹吟》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五年(公元962年)三月,偕惠妃花蕊夫人及同僚,游东川至梓潼郎当驿,闻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深深打动花蕊夫人,她感其事而抒其情,当即写下七言绝句两首:“云从东山冉冉起,忽悠又入深谷间。豁然忆思前朝事,始信人间如梦间”。“驿馆之西列百峦,容华艳艳将欲然。风柔日丽鸟凌云,回旋往复哀玉环”。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石碑位于金牛古蜀道三百里程十万古柏的翠云廊上亭铺,四周群峰环绕,景色秀美。该碑高2.6米、宽0.86 米,厚0.18米,碑座长1.5米,宽1.2米,高1.5米,正中阴刻正楷"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八字,字径0.3×0.2米。碑石侧题:"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仲夏知梓潼县事昆明桂梁材立"。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于公元2009年6月27日公布为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亭铺怀古赋

驿路行来如画廊,凭栏之处叹沧桑。

神龟堪负三生石,羁客空愁两鬓霜。

眼前巴山闻杜宇,梦中何处唤三郎。

清风吹过依如旧,只有铃声遗大唐;

凭栏远眺总成哀,云向长安吹不开。

古驿铃声何日湮,新居杨树几时栽。

感伤休入郎当驿,恬淡常登敕法台。

此地重游心难静,清风皱起一波来;

西望长安云不开,栏前回首总成哀。

残碑肃立蒿垂掩,枳树密封谁种栽。

夜雨闻铃肠断处,山风塞径鸟飞来。

重温故事听时静,一抺斜阳落苍苔。

《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绵绵无绝期。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长恨歌 音乐: 刘鑫 - 画境长恨歌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8)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19)

梓潼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元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医文化。五丁开山、司马相如长卿山结庐读书、诸葛亮卧龙山屯兵、张飞植柏表道、唐玄宗幸蜀闻铃等历史典故闻名遐迩,境内保存有七曲山大庙、卧龙山唐代摩崖造像、李业阙等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洞经音乐、梓潼年画、大新花灯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梓潼文运昌盛、英才辈出,走出了国学大师谢无量、东方色彩大师李有行、国医圣手蒲辅周、川菜大师史正良等无数杰出人物。

梓潼水观音景区位于金牛古蜀道南来北去险夷交替的分界线上,地处七曲山南麓,下临潼江,绝壁千仞,地势险要,是七曲山第二大景区,因其古蜀道遗址、三国遗址众多而备受游客青睐,整个景区古柏掩映,风光秀丽,蜀道两侧有古柏1500余株,“老白苍天和,人行翠幄中”。景区以古蜀道为依托、珠串了20余处有蜀道特色的景观;千里栈道斗折蛇行,至此坡去平来,由此有了蜀道路标送险亭个坡去平来石坊;五丁迎秦女还至梓潼,与巨蟒拼斗,“地崩山摧壮士死”遗剑成泉。

至明清时期,佛教也在古蜀道上栖息扎根,五丁剑泉锦上添花,建成了水观音,此后佛堂增建,又有了罗汉堂、大雄宝殿、观音堂等诸多寺院,可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如今,剑泉晚照,夕阳为血,仍可凭吊古代最早的筑路英雄五丁力士,还能寻觅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五丁力士英雄形象。漫步古蜀道,仿佛还能听到五妇岭秦女的呻吟,瓦口关张飞的吼声,石板路上古人行进的足音!

梓潼文昌文化博大精深,“北孔子、南文昌”,七曲山大庙被誉为文昌祖庭,是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文昌洞经古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音乐活化石”。七曲山大庙内现存有元、明、清三代殿堂楼阁23处,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千年古柏2万余株,是全国最大的纯古六道沟,被誉为“古柏大观园”“森林活化石”“天然氧吧”。七曲山风景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膺四川省“金熊猫”奖。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城,距离绵阳市49公里,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的道教宫观"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道教文化建筑群。庙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元代盘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楼等,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1996年七曲山大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梓潼红色文化独具魅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中国“两弹城”位于梓潼长卿山西麓,是我国继青海海晏金银滩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等杰出科学家及张爱萍、李觉等将军都在此留下足迹。至今,这里仍完整保留着大礼堂、办公楼、情报中心、将军楼、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等167栋60年代建筑以及战备防空洞、国魂碑林等纪念实物,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100大文物新发现,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工业遗产,“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第四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中国两弹城是原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建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1969年院部机关从青海搬迁至此,历经23年。1992年搬离梓潼迁至绵阳科技城。在这23年中,中物院人先后组织完成了29次核试验的实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以及新一代武器研制攻关等国防科研任务。

觉苑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武连镇,距县城43公里,觉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名弘济寺,宋元丰年间赐名觉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毁,明代天顺初年(1457年),僧净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绘制《佛经》于大雄宝殿四壁,更名普济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经维修后,复名觉苑寺。觉苑寺现存三重殿及两侧配殿,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天王殿在前,观音殿居后,级级递进,都建在同一条轴线上,东西配殿对称排列,总建筑面积1957平方米,该寺坐北向南,气势磅礴庄严。2001年06月25日,觉苑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觉苑寺大雄宝殿里有三尊跏跌而坐的佛像,像高2.95米,据龛前现存的明代石刻大香炉铭文记载,三尊佛像均是释迦牟尼金身,即佛、法、僧"一体三宝"的如来塑像。中为佛,面庞丰盈,身披袈裟,袒胸露肘,双手合十,跏跌而坐,庄严而慈祥。右为法,左为僧,均笑不露齿,严不竖眉,作入定说法手相,衣饰皆与中佛相同,三佛背屏,用木胎泥塑成五方佛、菩提树、龙、凤、青鸟、太阳等吉祥物组成的华丽图案,沥金装饰,色彩高雅灿烂,其整体呈桃形,周围饰火焰纹,可谓造像技艺之精湛!

在大雄宝殿内四周高3.5米的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十六铺,二百多幅《佛传》故事彩画,每幅壁画均以四字墨书为题。末尾绘着该寺当年的主持僧净智及其徒道芳和尚等信徒的肖像。总计170多平方米,是明代英宗天顺初年(公元1457年)大殿重建后,由民间艺人集体绘制的。觉苑寺壁画属吴道子画风,同时又具较明显的地方特色。整体构图严谨,前后一气呵成。而幅与幅之间仅以山、水、云、树、屋宇相隔,上连下接,环环相扣,故事性极强,堪称是一部古典连环画。其画面缜密宏大,造型优美,运笔娴熟,色彩典雅富丽。在绘制方面,采用了工笔线描绘,充分刻画了人物面部微妙的喜怒哀乐感情,精美的壁画,堪称绝代佳品。古往今来,不少骚人墨客慕名而来觉苑寺参观游览,陶醉于画壁艺术之中,无不叹为观止。

剑州古城,位于四川剑阁县普安镇,以钟鼓楼为中心,有古城垣及箭楼、学宫等古迹。钟鼓楼耸立于古城中心,楼基占地面积115平方米。楼分三层一底,通高15.9米,顶层高3.5米,二三层各高3.6米,四周安装雕花镂空带格门窗,屋顶复盖筒形灰瓦,屋脊有瑞兽、浮雕等装饰,古朴典雅。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剑阁古城垣,始建于刘宋时期,唐代已具规模,明时曾三次拓修和整修。古城垣外为条石砌成,中夯土层,内为青砖镶砌,总长1852米,高8米,墙厚7米,古城垣城门上均建有箭楼。登临钟鼓楼,一览众街,全城风貌尽收眼底。

鹤鸣山道教石窟及石刻位于广元剑阁县普安镇城东的鹤鸣山。鹤鸣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保存着自东汉以来建造的道教石窟石刻以及始于北魏的道教造像。由于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精美的石刻造像艺术,鹤鸣山道教石窟石刻由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你进门便能看见一尊仪态超凡的老君塑像,彰显着道教的文化底蕴。顺着廊道向内,依次可以看到鹤鸣山石刻中的“唐代三绝”:李商隐的《剑州重阳亭铭》碑,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以及重阳亭中的道教石刻造像。这些出土于唐代的石刻与造像,自有唐代的风骨与大气。李商隐所撰《剑州重阳亭铭》以小篆为书写字体,笔力道劲;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笔力丰满,大气磅礴,无怪乎世人赞誉“颜筋柳骨”;造像现存有五个龛窟,剩余的几尊主像如一号龛的长生大帝,与三号龛的长生保命天尊,皆面容丰腴而仪态庄严,线条流畅飘逸,为唐代造像之中的珍品。形成了中国道教本土造像艺术自身独有的特征,是我国唐代道教造像的代表作,反映了道教与佛教造像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特点。

翠云廊分为南段、西段、北段共三段

南段:剑门古蜀道的南通道,三百里翠云廊的南段部分,是古剑州(今剑阁)通往巴西郡(今阆中市)的要道。自江石乡的桥边河开始,经龙源镇,古楼乡到白龙镇的小垭子为止,行程八十余里,有古柏四千余株,是三段中古柏最多最密的一段。史志记载,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年)至十五年(1520年),知剑州事李璧在其任上为方便邮传交通和商旅往来,整修了剑州南至保宁(阆中)的驿道,并于沿途大种柏树,形成“翠云廊”。与阆中古城隔江而望的南津关是当年剑阆驿道的起始点。英国学者威尔逊于1910年9月所拍摄的图片显示,左有连峰楼,右临江寺侧房有“水陆双到”四字匾刻。据考证,剑阆古驿道是从保宁府、阆中古城出发,朝西北方向,经南津关、金银观、天安观、向家塘、双柏树、黑水塘、松林塘、木林塘、厚子铺、桥楼、河楼、罐儿铺、文林铺、老土地、通垭铺、古楼铺、两河、大路河、江石、桥边河、剑州古城。经过的今乡镇有:阆中的江南镇、枣碧乡、思依镇、桥楼乡、河楼乡、香沉镇、公兴镇、圈龙乡、碑垭乡、白龙镇、两河乡、龙源镇、江石乡、普安镇。它不仅是两千多年自然时空隧道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古道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那见证历史的石阶、千姿百态的古柏、遗韵悠远的驼铃、历经风雨的遗址、展翅争鸣的雀群、穿梭嬉戏的野兔,就是一首绝妙的生态交响诗。

这是一条举世无双的翠云廊,是古蜀先民们用心血和智慧浇灌成的人间奇迹,是蜀道文化生生不息的历史遗珍的绿色生态长廊,是古人留给后世子孙的永不枯竭的宝贵财富!

西段是剑州(今剑阁)至梓潼全长120里,从剑州出发经凉山铺,柳池驿,武连驿,演武,上亭铺到梓潼为止,是剑州至成都的主要通道。这段驿道上的武连驿是唐朝名臣魏征的出生地,昔称“种松之乡”。闻名海内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觉苑寺座落在这里。寺内大雄宝殿四壁的大型《佛传》壁画,是明代所绘。属吴道子画派技法,被誉为“国之瑰宝”。“拦马墙”是西段中保护最完整的一段,在长约5里的驿道上,有古柏近二百四十株。

北段是古代天府之国通往中原的唯一大道。整个北段可分为三个景点:兔儿岩段,全长约3里,古柏四十多株;第二景点是石洞沟段,长约5里,路面全是青石板和石条铺砌而成,宽阔雅致。该段是古金牛道剑门至剑阁中点段。车马銮舆,客旅行商,无不在此歇脚用餐。三国时孔明六出祁山曾在此安营。至今还有“峰火台”,“饮马槽”等遗物。这里是古代驻扎军营设置驿站的地方。当你踏着林荫古道,踏着石级上留下的深深马蹄坑和车辙印。这里是“古”“幽”“奇”三结合的总体现。第三景点是大柏树湾,这段翠云廊在剑门关与汉阳铺之间,几乎与川陕公路平行,这段廊道因古路面被毁坏,于90年代重新恢复铺就,2006年,按国家创“AAAA”级旅游景区要求,整治为更加生态自然的石板路面,长约二里,有古柏二百四十余株,是最密的一段。

先秦古蜀道拦马墙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剑州古城西8公里处,地处凉山乡,是剑门蜀道翠云廊的一段。拦马墙的特色是"三古":道古、树古、交通设施古,堪称"天下第一古道"。从凉山铺到清凉桥长达5公里青石铺面、古柏参天的驿道是古蜀道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其间的"拦马墙"、"饮马槽"、"门槛石"、"防滑线"、"栓马桩"等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罕见的实物原形,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景区内有历经久远、保存基本完整的青石板铺面的古驿道,路面一般宽2-3米,最宽处达5米。路面平整、牢固,很少垮塌。由于千百年来,马匹、车辆、行人的踩踏,青石路面上留下了车辙痕、马蹄痕、行人足印,记载下千古苍桑痕迹。这段长达5公里的青石古道在今天保留下来的蜀道中,排名第一。

拦马墙是指在驿道险要处为防备马匹差跌落悬崖而砌成的墙,类似今高速公路的防护栏。一般高在1米以上,宽在0.8米左右,长度视险道情况而定。拦马墙分石墙和土墙,石墙是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作粘合剂,牢固美观,上涂白灰提醒骑马人注意,以保证安全。土墙是用卵石砌成,中间筑以泥土。拦马墙有参天古柏240多株,平均每25米1株,苍劲郁翠,其中有"状元柏"、"望夫柏"、"鸳鸯柏"、"七仙女柏"、"怀胎柏"、"观音柏"、"石牛柏"、"淌肠柏"、"阴阳柏"等苍翠挺拔、独具特色的古柏。

剑门蜀道历史悠久,始于西周,它是先秦古蜀道-金牛道的核心地段,历史跨越3000余年。至今仍遗存有众多的古桥梁、古建筑、古碑刻、古寺庙、古城址、行道古柏树等大量珍贵文物,是迄今为止古代中国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

剑门蜀道北起广元朝天区七盘关,经朝天、利州、元坝、剑阁四县区,西至梓潼县七曲山,全程约300公里,因穿越剑门天险而得名。剑门蜀道沿线较为完整的保存了道路、铺驿、栈阁、关隘、名人古墓、古遗址、古柏、古镇等古文化遗存。其中,道路遗存有石板路、纤夫石、拦马墙、饮马槽、拴马石等;铺驿有九井驿、筹笔驿等30处;栈阁有龙门栈阁等3处;关隘有天雄关、剑门关等7处;名人古墓有邓艾墓、姜维墓等数十处;古遗址有新石器至秦汉时期遗址5处;有浓荫蔽日的翠云古柏12470株;有利州、昭化、剑州、六道沟古镇等。剑门蜀道沿线有千佛崖、皇泽寺、觉苑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鹤鸣山道教造像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有利州古州、昭化古城、剑州古城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还保存了晋唐以来历代文人墨客遗存的剑门蜀道诗文近千篇(首),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一条古蜀道,半部中国史!

蜀道申遗确定的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荔枝道四条古蜀道中,以剑门关为中心的金牛道,是最核心、最艰险的一段,迄今尚存剑门关、昭化古城、翠云廊等众多遗址古迹。米仓道是巴蜀、汉中间的一条要道、捷径,古道上至今留有秦汉时期的栈道孔,唐宋时期题刻,明清时期的修路碑记等。而阴平道是甘肃南部进入四川的一条捷径,中间有摩天岭苍茫横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道。荔枝道是川陕间极其重要的通商大道,史书上记载,“火纸出川去,棉花入川来”,证明其在历代都是出陕进川的重要通道。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大朝驿位于广元昭化区、剑阁县和利州区结合部的大朝乡,剑门蜀道横贯全乡18公里。蜀道上的松宁桥、铁栓子桥、达摩戍驿站、云台及明代碑刻等自然文化景观遗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大朝驿站又称达摩戍,地处云台下白卫岭。据考证,早在三国时期,就建有此驿站,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历史上入川必往之地,这里曾经是南来北往的军队、商旅、文人、官员、香客吃饭、住宿,邮驿换马的馆驿,也是区农民赶场买卖货、农副产品的重要集市,一里多长的老街“九宫八庙”俱全,饭铺酒馆相连,古时十分繁盛。

这座保存完好的桥就是松宁桥,又名松树桥,是一座老式石板桥,两侧有石板栏杆,此处古驿道保护得较好,古树参天蔽日,景色十分秀美怡人,两颗松树奇高,桥由此而得名。

牛头山在广元昭化城西15公里,系剑门山的东支,海拔1214米。位于清江河南岸,嘉陵江西岸,是一座巨石耸立的大山。山腰有天雄关险隘。山脚有昭化古城衬托,三江蜿蜒其周,远远望去,俨然似牛立头,为此而故名。

原有佛刹数楹,名曰:“摩云寺”,后建姜维庙、牛王殿、马王殿等。庙前有姜维释水井的地坛及水井,水井直径3米,深2米,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池内水色随嘉陵江变化而变化,任凭多少人饮用,始终保持原有水位。相传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姜维大将军为保蜀汉政权,兵屯此山,将士无水饮用。诸葛武侯给姜维托梦,要把设坛拜水,于是姜维下令挖好水池,搭起祭台,焚烧香烛纸钱,跪拜三天两府,池内仍然无水。姜维焦虑,前派两名卫士察看,禀报无水,被姜当场斩首;又派第三名去,去者怕斩使冒险以假充真,回禀将军:“只有半池水”。姜维半信半疑,又派第四名去祥察。答曰:“确有半池水”。这时姜维大喜说:“有半池水也够吃了”。自此,姜维牛头山拜水的佳话流传至今。

天雄关的原名叫天信关,是传送天子与边关之间信件往来的一个必经路口。它是中国古代成都通往西安的古驿道上一处极为重要的驿站。天雄关遗址距昭化古城西7.5公里,关隘牛头山腰。天雄关临川陕要冲,地扼蜀道咽喉,积淀了数千年历史,为巴蜀大地平添了一幅古朴而雄浑的画卷。

《昭化县志》载:"葭萌治地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以天雄关为屏障,则上接朝天声势联络,下接剑阁首尾呼应……关之地势雄险而扼秦蜀古道要冲,峰连玉垒,地抱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距嘉陵江而枕清水,诚天设之雄也。宋、元改修驿道时于牛头山北麓设关,因名天难关"。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关上原建关羽庙。清乾隆三十五年,邑今吴廷相修新亭其上;乾隆五十九年,署令朱泰菇重修天雄关殿阁一幢。至今关隘及碑碣犹存,另有一棵2.4米为圆的古柏,挺拔苍翠,雄居隘口。

昭化古城位于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原名益昌县,后才改为昭化县。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昭化古城,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巴蜀第一县"。同时,昭化古城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

昭化古城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大量的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国家、省、市级保护文物,风貌依旧,保存完整,实属全国少有。汉代的古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古城门、八卦井、龙门书院等古建筑保存完整。青铜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汉砖多有发掘。昭化古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无数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许多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为华夏历史平添了瑰丽篇章。费祎汉寿城开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战死长岭山,吴珍奇撰文论戏剧,曾逢吉教民重蚕桑,孟昭建学宫育人......传世佳话,人人敬仰。葭萌古关、天雄关岁月的沧桑,桔柏潭的江声,留下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无数诗吟。为纪念"捐银置产,永免人间夫马"的丁建业、丁宝桢父子,后人在古城西门外建起了丁公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丁公祠会。农历十月初一牛头山的牛王会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头山上的川主庙会,每年春节黄金周及国庆黄金周分别举办的"三国文化艺术节"、" 三国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古城的传统活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及学者前来参观、旅游、考古研究。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皇泽寺不仅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寺内还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皇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一名"川主庙",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以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据明代陈鸿恩所撰《皇泽寺书事碑》载:"皇泽寺相传为武后创",清代张邦伸《云栈记程》中也说:"武后秉政,建皇泽寺于此"。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大门、则天殿、二圣殿、大佛楼、小南海、吕祖阁、五佛亭、武氏家庙、钟鼓楼等建筑,女皇山庄,宋代墓室浮雕墙等。

武则天出生在嘉陵江畔的广元,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这里度过,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李治继位后,武则天由"才人"、"昭仪"、"皇后"。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那一年,武则天已是67岁的老妇。公元705年,则天还周于唐,中宗继位。当年11月26日,武则天与世长辞,临终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皇泽寺则天殿正中,立有一尊国内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宋人《九域志》载:武则天当皇帝后,"赐寺刻其真容"。石刻像高1.8米,由整块沙岩雕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只见这位唐代女皇方额广颈,神态安详,头戴佛门宝冠,身着僧尼衣袍,肩披素帛,项饰珞圈,双手相叠于膝,作法界禅定印。据说,这是武则天晚年之像,虽俨然佛家装束,却颇具人神兼备之气。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区的嘉陵江东岸,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从南到北全长417米,高45米,造像龛窟重叠十三层,密如蜂房,现有龛窟四百多个,大小造像七千多尊,其中大云古洞,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共有造像234尊,大殿正中弥勒佛立像系大云洞的主佛,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左边是则天女皇,右边是高宗李治,排列改变了我国男左女右的传统习俗。牟尼阁,衣纹琉畅,造型丰满,佛背后是褛空雕刻屏风,增强了石雕多面体的表现效果,是石窟中难得的艺术珍品。1961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为南北两段,南段著名的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洞、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窟、如意轮观音等;北段著名的有三世佛窟、无忧花树佛、弥勒佛窟、三身佛龛、菩提像窟、卢舍那佛龛和清代的藏佛洞等,汇萃了从南北朝、唐、宋到清代的石刻作品,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大云洞在千佛崖的中心,高3.8米,宽3.6米,深10.6米。窟的正中是弥勒佛立像,肩宽体胖,圆脸弯眉,袒腹含笑,坦然无忧。像的后边是锥形的石壁,两边雕刻有众多的小龛及排列有序的菩萨像,左右壁凿出两个深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共七尊造像。南北两壁采用半圆雕法,刻出观音148尊,均华冠盛服、脚踏云莲,气势不凡,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一座宝库。

明月峡又称朝天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月峡谷全长约4千米,宽约100米,两岸石崖壁立,其东就是有名的朝天岭,谷深约1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明月峡可称其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地势险峻,得天独厚。

明月峡集先秦古栈道、 嘉陵水道、纤夫鸟道、金牛驿道、108国道、宝成铁路线等古今6道于一峡通行,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中国道路交通发展的活化石。明月峡古栈道遗址是迄今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形制结构最科学,遗存孔眼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地段,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月峡雄奇险峻,李白过此方有《蜀道难》不朽诗篇,不走古栈道,不知蜀道难。明月峡由于其地势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发生的不少的历史故事,如萧何弄舟明月峡、利君用流芳明月峡、陆游魂断明月峡、张献忠威镇明月峡、吴小莉情定明月峡等等。

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的重要场所。这6条道路是:

1、远古时候山民们走出的羊肠小道。

2、先秦时官府倡导在峡壁建立的栈道。

3、峡中江边船工们修建的纤夫道。

4、嘉陵江上的船道。

5、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

6、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隧道。

中国蜀道文化陈列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明月峡古栈道的核心景点之一,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展陈面积7000余平方米。全馆采用动静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互补的展示手段,以发生在蜀道上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文化遗存为展示重点,通过实物、文字、图片、浮雕、多媒体、诗词等为展示素材,共分八个部分进行展陈,即序厅、剑门蜀道的历史沿革及盛衰流变、剑门蜀道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战争、剑门蜀道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迹、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名篇、剑门蜀道的名胜古迹、蜀道咽喉明月峡的历史及特色、尾声,共计展示各类文物12件、照片138幅、绘画22幅、书法作品10幅、战争及事件浮雕10幅、地理沙盘1个,整个布展从展示内容到展示形式处处体现出厚重、深沉的蜀汉文化、唐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文化,是剑门蜀道上唯一一个以千年蜀道历史文化变迁为主题的陈列馆,充分展示了中国古蜀道沿途悠久的历史文化!

广元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广元境内物产丰富、风景秀美,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游览景点:皇泽寺是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千佛崖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陈列馆”;剑门蜀道以广元为中心地带;还有“天下雄关”剑门关、“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以及千仞绝壁之上的古栈道遗址等,充分展现了这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风采。

千里蜀道,在汉唐时期是全国政治中心,长安与西南地区相联系的重要驿道,是秦蜀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纽带, 是我国最古老的"国道"。蜀道跨越3000多年历史、是承接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连接南北丝绸之路、过渡中国南北地理生态的重要通道,也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址之一,蜀道跨越天堑,纵横古今,历千年而不衰,积淀着厚重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漫步古驿道上,感官所触皆是先辈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痕迹。芳草萋迷,偶尔一阵风过,恍惚间,似有远古快马踏着脚下的青石板路驰骋前行。积淀千年的文化气息,亘古不变的民俗风情,不复当年风采的古蜀道,静匿于茫茫林海深处,向世人诉说着古驿道昔日的光辉岁月!

蜀道不仅是路,是文化的博物馆,是时间的痕迹,是先人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多种文化融合而成的基因库;天下第一雄关剑门关、八百里剑门蜀道遗址、三国重镇昭化古城;由近万株千年古柏组成的翠云廊;现存世界最古老的驿道金牛道、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驿铺、优质丰富的温泉资源,以及众多的三国文化历史遗址遗迹,构成了古蜀道雄关、漫道、古城相依的恢宏景象。

嶙峋斑驳的石板路上,似乎还回响着远古快马清脆的急蹄声;保存完好的古迹石刻上,积淀千年的文化灵气在林间回荡……时过境迁,千年之后,曾盛极一时的古道,虽然已经不复当年风采,但在大山深处,郁郁葱葱的古柏掩映中,被岁月打磨得嶙峋而斑驳的古驿道,仍能让人遥想古道昔日的辉煌。

古驿道,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主通道,用于邮传、差使、商贸等,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用于运输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驿道一般都用坚硬的岩石条铺设,宽约三尺。古代的驿道都设有驿站,汉代规定,“三十里一驿”。宋代时,在驿道上设立铺,“十里为一铺”,铺成为计算驿道路程的基本单位。驿铺均是为官差、信使等提供食宿,更换马匹的服务站,每铺设递夫6-8人,马匹若干,驿道均由所在地官府派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古驿道作为中国古代交通的主干道,承担着公文传递、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等功能。至先秦汉唐时期以来,驿道与途经的村镇、驿站,形成了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骨架。可以说,古驿道串联起来的交通网络,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毅与智慧。2016年8月,四川省政府成立了以尹力省长为组长的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蜀道申遗工作,省内各相关市州均积极参与,我们应该让这种古道线性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四鸟绕日"金饰2001年出土于金牛古蜀道上的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这一金饰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巴蜀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国家文物局采用金沙遗址"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中国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的见证。蜀道穿越了秦岭、大巴山等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所过之处山高谷深、险峻秀美,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旨在传承灿烂的历史文化,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贵的自然遗产资源,向世界展示巴蜀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我们应该让这种古道线性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保护好蜀道的历史遗迹,保存好巴蜀人的历史之根,保留好一个珍贵的历史文化基因库。讲述蜀道历史,讲好蜀道故事,让蜀道文化活在当下,走向世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剑门蜀道 音乐: 王羽泽 - 剑门蜀道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20) 【辛丑牛年】重走金牛古蜀道、穿越三百里程翠云廊、助力古蜀道申遗!(图21)

本次金牛古蜀道考察活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及考察团成员!

【渝黔古道】之黄葛古道考察记!
【秦巴古道】之渝合十塘考察记!
【金牛古蜀道】之剑门蜀道考察记!
【川楚蜀道】之万梁古道考察记

【嘉陵古道】之张飞古道考察记!